明明不宜動土 為何錦田祠堂非三煞時上樑不可?

  •  人們總說三煞象徵不祥,不宜動土。為甚麼有圍村村民居然選擇在「三煞時」為祠堂上樑?

  • 錦田水頭村有一祠堂,當年村民曾嘗試於「三煞月三煞日三煞時」上樑,風水師更謂此事只可一舉成功,背後又有甚麼玄機?

三煞上樑 只許一舉成功

3f6b993a66e048898afa42b0a38637d4

來成堂建於1701年,為一棟清朝民間建築,佈局屬兩進一院三開間。(馬熙烈攝)

鄧英華為錦田鄧氏後人,自幼在錦田長大,也喜歡研究歷史,熟知不少地區歷史。

來成堂建於1701年,為一棟清朝民間建築,佈局屬兩進一院三開間。當年,鄧氏其中一房六兄弟同時當上秀才,於是挑選這個地方作祠堂,可謂光宗耀祖。祠堂側廳寫道:「折桂何其便捷,簪花自是尋常」,可見該房人對自身文才學問的自信。

堪輿學家關雲麒表示,三煞方是沖犯太歲(當年運氣較旺的地方)的位置,因此一般忌諱上樑動土,以免沖犯太歲。不過,關雲麒又說:「如果要發得快,先要鬥三煞。」此舉可謂「兵行險著」,若果鬥不過三煞,便會損害其家人的健康。鬥三煞需要很多不同因素配合,例如命格、方位等,風水師計算得非常精密準確,才會選擇此方。

10d665ba49eac1e8e532652db6167762

鄧英華為錦田鄧氏後人,自幼在錦田長大,也喜歡研究歷史,熟知不少地區歷史。(馬熙烈攝)

78ccb2b52b62d187b32efa1b1e016c9c

祠堂側廳寫道:「折桂何其便捷,簪花自是尋常」,可見該房人對自身文才學問的自信。(馬熙烈攝)

祠堂保留傳統風俗 後人跪地聽家訓

從前,祠堂長期開放,乃是鄉民的聚腳處,小孩子在這兒玩耍,成人則在這裏聊天。「小時候,我們在這裏玩公仔紙、放紙鳶……」英華叔的手搭在自家祠堂的大柱上。「在這些柱上面,把線繞過來勒線。」及後近20年來,越來越多外人進村參觀,又會到處破壞,村民有見及此,決定不再隨時開放,祠堂大門便從此深鎖。

現時,鄧氏仍保留不少傳統習俗,例如正月十五,祠堂舉行點燈儀式,為新生男丁在族譜上「登記」,向祖先及神明傳達添丁喜訊;春秋二祭,鄧氏都會在祠堂內堂進行拜祭儀式,在儀式完成之前,外人不得進入。「當中有一樣東西,叫『古詞』,又名『家教』,即是由最尊最長最年老的族人誦讀,所有人穿上長衫,跪在地上聽家訓。聽完家訓之後,長老說『大開中門』,外人才可以進來。」英華叔表示,家訓內容主要強調一些做人應有的美好品質,例如知恩圖報、勤奮等,「這些東西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。」

雖然現時祠堂不再是村民日常的聚腳點,但新界氏族仍保留不少民間習俗,繼續傳承下去。

1036dc45d107a61c09baa2b20a7e82cd

越來越多外人進村參觀,又會到處破壞,村民有見及此,決定不再隨時開放,祠堂大門便從此深鎖。(馬熙烈攝)

來源: HK01

About the author: Zim